杠杆股票交易 苏联解体三十年祭(上)

杠杆股票交易 苏联解体三十年祭(上)

发布日期:2024-11-08 23:59    点击次数:98

杠杆股票交易 苏联解体三十年祭(上)

近年来杠杆股票交易,险企全力发挥资金融通等功能,不断深化多层次、专业化、特色化金融服务体系,为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等贡献更大力量。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中记者云集,戈尔巴乔夫表情凝重地发表了辞职演讲,正式将“核按钮”交由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这个克里姆林宫的新主人。一个曾经轰动世界、左右世界命运的超级大国就这样画上了句号。今天,在苏联解体整整三十年后,我们重新回顾苏联从诞生到解体的过程,对于理解全球发展的历史格局、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的复杂环境、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苏俄的建立

沙俄又称俄罗斯帝国(俄语为Российскаяимперия),自称“第三罗马”,于十八世纪不断扩张势力,国土面积超过二千多万平方公里,长期充当“欧洲宪兵”的角色。但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其农奴制改革缓慢,同时遭受了克里米亚战略和日俄战争的失败,导致民生凋敝,怨声载道。

1917年3月,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在布尔什维克党(后改称俄国共产党)领导下,首都各大工厂举行30万人参加的联合总罢工,遭到沙皇尼古拉二世疯狂镇压,布尔什维克领导人和其他一百多名革命积极分子被逮捕,因此领导罢工的维堡区党委决定将总罢工转变为武装起义,推翻沙皇政府。工人们立即行动起来,攻占军火库,夺取枪支弹药,筑起街垒,与反动军警展开战斗。同时在工人们的宣传、感召下,有数万名士兵公开站到革命一边,同起义工人一起占领了沙皇的巢穴冬宫和政府各部,逮捕了沙皇的大臣和将军,起义获得胜利,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但之后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即由资产阶级投机者组成的俄国临时政府(俄罗斯共和国)和苏维埃政权。

沙俄二月革命

二月革命形成既有苏维埃又有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其主要原因在于俄国是中小资产阶级最多的国家,大批小资产阶级卷入革命浪潮中,但表现出极大的动摇性和不稳定性。二月革命期间,革命领袖列宁及其他一些著名的布尔什维克尚在国外,许多国内布尔什维克尚被关在监狱或在远离革命中心的流放地,革命的领导力量相对薄弱。而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有重要地位,拥有地方自治机关、国民教育机关、各种全国性代表大会、杜马、军事工业委员会等合法阵地,并利用报纸、刊物等舆论工具进行宣传。这些优势使资产阶级能够随着沙皇倾覆便接着上台。

二月革命为俄国人民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俄历1917年10月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建立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为1918年—1920年的苏俄内战和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奠定开端。

二、苏联的成立

经历十月革命之后,迎接苏维埃政府的并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铺天盖地的各类敌人,新生的苏俄实时面临着夭亡的威胁,这就是苏俄内战。内战爆发时,各种各样的叛乱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相互勾结、遍及全国,数量多、范围广,不仅占据了全俄大部分领土,而且从各个方向包围了苏维埃政权控制的核心地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旧贵族都是工人阶级的死敌。彼时,所有的商人、投机分子、投资者、地主、军官、政客、教师、学生(那时能上得起学的都是富人家庭)、职业人士、店主、职员和掮客(中间人、投机者)们都反对布尔什维克。大部分军官和尚有组织和战斗力的部队投向了新政权的对立面,由于缺少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军官指挥和组织,红军部队无力镇压由军官、军校士官生、哥萨克军人这样的职业军人为骨干组成的白军。英、法、日、美等协约国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乘机进行武装干涉,扶植俄国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叛乱。1918年3月6日起,英、法、美干涉军先后在摩尔曼斯克登陆。4月5日起,日、英、美干涉军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登陆。此外,协约国军队还侵入俄属中亚和南高加索。4~5月,德国和处于瓦解前夕的奥斯曼帝国违背《布列斯特和约》,侵占克里木和南高加索。

苏维埃政权在以往的革命中破坏和废除了军队中旧有的制度,但是却没有建立起一套新的制度来替代,因此在红军内部建立起正规有效的组织、指挥和政工制度,这为战胜国内外反革命势力奠定了基础。1918年是苏维埃历史上必须铭记的一年,人民委员会于年初颁布组建工农红军和工农红海军的法令;3月4日成立最高军事委员会,统一指挥全国武装力量;4月成立地方军事机构,在全国实行普及军训制;5月29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关于实行普遍兵役制的法令。俄共(布)中央和苏维埃政府还决定动员全国的人力、物力,将全部工作转入战时轨道。为统一领导在东线作战的部队,6月13日成立东方面军;9月2日宣布国家为统一军营,并成立由列夫·托洛茨基任主席的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9月11日,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下令扩充部队编制,除东方面军外,组建南方面军、北方面军及西部防区(次年2月改编为西方面军),同年12月又组建里海-高加索方面军。11月30日成立以列宁为主席的工农国防委员会,协调和领导军事机关和民政机关的活动,确保前线和后方的统一。所有这些措施,保证了苏维埃红军的建设及其在各条战线的初步胜利。

油画: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

白军的政治信仰和目标千差万别,存在着无法调和的矛盾,决定了他们在军事行动上无法协调一致,最终被内线作战的红军各个击破;实际上外国干涉军也各怀鬼胎:德意志第二帝国是为了彻底解除俄国继续与其作战的能力,消除两线作战的威胁,同时以俄国的资源补充本国原材料和农产品的不足与损失;英国是为了恢复和维护一个对本国和协约国集团既依赖又合作的俄国政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为了防止德意志第二帝国利用俄国的资源和协约国援助俄国的武器物资继续战斗,并企图在由沙俄统治下恢复独立的民族国家中扩展自己的影响;大日本帝国是为了攫取俄国在远东地区的领土和权益;美国纯粹是为了和其他协约国成员在行动上保持一致。苏俄红军善于选择主要战线并在主突方向上集中使用兵力兵器,利用骑兵集团军实施快速机动作战,正规军和游击队密切配合,因此红军经顽强拼搏浴血奋战下,至1922年冬季基本取得了全面胜利。

1922年12月30日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首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斯大林在会上作关于成立苏联的报告。列宁因病未出席大会,被推为大会的名誉主席。大会通过了苏联成立宣言。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南高加索、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等4个加盟共和国。大会通过的联盟条约规定,联盟苏维埃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联盟人民委员会为执行机关。条约还特别规定,每个加盟共和国都保留有自由退出联盟的权利。

三、苏联的发展

苏联成立后开启了社会化大生产,在短短二十年时间里实现了高速发展,到二战前跃居全球第二工业大国,仅次于美国。然而苏联实现高速发展的背后付出了沉重代价。

事实上在19世纪末,沙俄已落后于欧洲列强,第一次世界大战又严重消耗了国力,苏联诞生之时基本上面临着一穷二白的面貌,尽快发展工业成为苏共当时压倒一切的选择。192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技术刚刚成熟,苏联面临着发展工业的绝佳机遇,然而工业化的启动十分艰难,此时苏联极度缺乏资金、技术和设备。1929年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大危机,又恰恰为苏联在全球获取廉价工业资源提供了机会。1928年至1932年,斯大林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市场经济变成计划经济,强行通过工业化政策与农业集体化,几乎所有农民失去了自由支配土地的权力。苏联政府通过集中全国粮食资源且向国外出口获取了大量外汇,从而购买了大量工业发达国家的工业资源。1931年,苏联购买的机器设备占全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1932年达到了50%,这一年美国出口机器的50%、英国出口机器的90%被苏联买走。苏联通过抄底资本主义国家工业资源,不仅弥补了之前的差距,而且对大部分工业国实现了反超。但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政权未能充分顾及民生,再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一度造成大范围的饥荒,特别是乌克兰地区尤为严重,事后根据披露的星星点点数据推测,1932-1933年的苏联大饥荒造成了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的死亡。

油画: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1年苏联卷入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苏军从莫斯科城郊反攻德军,尔后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后掌握了战场主导权,成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坚力量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加深了苏联人民的苦难,但同时令这个国家的人们在抵抗法西斯的过程中变得空前团结。二战结束后,苏联对战后安排保持非常强硬的态度,这导致苏联与西方列强之间迅速出现对抗。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演说中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丘吉尔号召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之后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的演说是英美的“冷战”宣言。为了遏制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美国从1947年开始推行“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是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RecoveryProgram),从1947年7月开始持续了4年,西欧各国总共接受了美国包括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合计131.5亿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为贷款)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从政治、经济、军事上对苏联实行政治上的孤立打击、经济上的封锁和军事上的包围。1955年苏联成立了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对而立的华沙条约组织杠杆股票交易,冷战局面正式形成。

俄国南高加索苏维埃苏联政权发布于:天津市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友情链接:

Powered by 联华证券_互联网配资利息_可靠的炒股配资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